“重实干、强执行、抓落实”专项行动工作动态

各部门扎实推进“重实干、强执行、抓落实”专项行动之二

  东港市探索大米+旅游新模式1000亩有机稻田被认养

  6月13日,东港市与京东集团、北京蒙歌科技有限公司就“东港有机越光大米入选京东农场、京东超市”和“鸭绿江口有亩田—东港千亩有机越光大米稻田旅游认养”成功签约。该项目将东港大米与旅游优势融合,一次性认养国营农场1000亩,尚属国内首次突破。东港千亩有机越光大米稻田旅游认养,是在京东众筹平台发起的稻田按亩认养和东港海水温泉、海鲜、草莓体验结合的提前认购项目,是国内首次国营农场利用虚拟现实(VR)追溯式稻田认养。每一张稻田旅游认养卡包括一亩地一年的有机越光大米产量、储存、包装、配送以及当年10月至11月期间东港海水温泉酒店两晚住宿、特色海鲜招待宴会、示范农场稻田科普教育等内容。项目稻田所在地是国家黄海稻区院士工作站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,该农场在耕种过程中落实六个统一的标准,即“统一品种布局、统一病虫害防治、统一人工机械除草、统一肥水管理、统一技工培训、统一收割入库”。签约方北京蒙歌科技有限公司是横跨智能生活、分享平台、保险金融、国际贸易四大板块的多元化集团公司。

  凤城市开展“双服务月”活动

  凤城市为打造服务型政府,确定5月7日- 6月7日,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服务基层、服务企业的“双服务月”活动,认真梳理制约基层和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,全力破解发展难题,确保“时间过半、任务过半”目标顺利完成。

  一、深入调研,对接需求。活动期间,市领导结合重点帮扶企业、项目、对口帮扶乡镇(区)、村、社区,带领相关单位,深入基层、走进一线,通过实地走访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,多渠道广泛征集基层和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,全力为基层、企业发展出谋划策、排忧解难。

  二、细化举措,集中攻坚。坚持问题导向,对服务基层和企业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,采取分类施策、逐个化解的办法破解难题。能现场解决的做到立即解决;能由对口部门单独解决的由该部门单独予以解决;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,帮扶市级领导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调度会议,集中研究,落实责任,分解任务,制定举措,明确时限,确保精准发力、协同推进。

  三、跟踪问效,总结提升。坚持效果导向,对已解决的问题,实行动态跟踪,巩固工作成效;对暂未解决的问题,要求建立长效解决机制,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联系,强化部门间联动对接,及时查找原因,作出调整,确保问题及时有效解决。

  振兴区首创“特种设备事先提醒”服务

  振兴区3月份研发成具有事先提醒功能的“特种设备事先提醒”软件,以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,在全区范围内施行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事先提醒制度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2018年3月、4月的两期提醒工作,共提醒企业38家,特种设备153台,全部完成设备检验,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,杜绝了安全事故发生,5月份提醒完毕正在核查阶段,6月份电话提醒正在进行中。

  一是启动《振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特种设备预先提醒制度工作方案》,以每月为一个周期,在检验日期到期前37天进行事先提醒服务。二是建立特种设备监管数据库,用大数据为特种设备监管服务,有效解决可能因特种设备未定期检验而产生的安全隐患。三是在定检到期后,对特种设备进行核查,确保不出现超期服役情况。

  元宝区设立自助核名区为企业核名添便利

  元宝区为有效缓解企业名称登记管理中存在的“起名难、效率低”等突出问题,指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自助核名区,在实现全程电子化登记的基础上,在元宝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企业自助核名区域,摆放名称核准登记操作指南,指派专门引导服务人员,引导申请人在自助核名区进行网上申报、核准,从而提高办事效率。

  市信访局办理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案件获省肯定

  市信访局为高标准完成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案件办理工作,突出重点、紧抓实干,截至目前,共交办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事项409件,接待信访人222人次,召开案件调度会267次,落实党组织书记责任327件,形成化解方案212个,办理进度和办理质量得到省信访联席会议高度肯定。

  一是“实打实”,踏石留印抓案件责任主体确定。对中央巡视组移交每一起案件的责任主体进行梳理。责任主体明确的,第一时间交办,第一时间通报落实情况;对于三跨三分离和责任主体相互交叉的,以最短的时间重新梳理确定,进行交办。二是“点对点”,精准聚焦抓疑难重点案件。聚焦重点难点案件,逐件调度,搞清症结、直面短板、紧盯问题,每一个重点疑难案件都有“一名包案领导、一个处室负责、一张案件推进表”。三是“紧而紧”,提升效能抓案件督查。紧紧抓住一个“早”字、着力一个“督”字,对案件采取第一时间审核办理情况、第一时间反馈办理问题、第一时间督促整改。要求每三天通报办理情况,对久拖不决、超时超限未办理的案件,加强督查督办,确保案件按时办结。

  市科技局推荐20户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

  5月28日,市科技局为完成全年净增18户高新技术企业任务目标,推荐20户企业参加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其中首次申请认定的企业7户,重新申请认定的企业13户。

  一是早策划、早动手,积极推进培育工作。年初对全市企业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,筛选一批“苗子”企业,及时将具备基本条件的“苗子”企业名单提交(市)县区科技管理部门,对企业申请认定意向进行了解,确定年度培育重点目标企业,强化工作指向性。二是下发文件,提供申报指导。根据省厅高企认定日程安排,及时下发了《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通知》,部署全年申请认定工作。明确时间安排、申报范围,特别是针对以往企业组织申报材料时遇到的具体问题,细化申报程序,明确申报材料内容及相关要件准备要求。三是加强辅导,提升申报认定材料质量。通过深入企业辅导以及电话咨询、来访面谈等方式,由专人对企业申报过程全程跟进,及时了解企业申报准备进度和面临的困难,耐心辅导、提出建议,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付印前审核,提高企业申报材料质量。并组织开展集中申报培训一次,培训企业10余户。四是形成市县联动培育工作格局。根据对各县(市)区及高新区、合作区企业现状分析,合理确定各地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并下达考核指标,调动县(市)区科技部门积极性,合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、认定工作。推荐20户企业参加首批高企认定后,及时向县(市)区、高新区及合作区科技管理部门下发通报,通报各地区企业申请认定情况,督促做好第二批、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。五是着手启动科技创新后补助工作,引导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。依据《丹东市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对2017年度认定的30余户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后补助支持,进一步发挥科技专项资金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引导作用。